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抚顺KTV招聘网 > 抚顺热点资讯 > 抚顺励志/美文 >  朱子说“止就是所应当停止的地方即至善之所在知之则志有定向静指

朱子说“止就是所应当停止的地方即至善之所在知之则志有定向静指

2022-08-16 23:19:32 发布 浏览 354 次

朱子说:“止,就是所应当停止的地方,即至善之所在。知之,则志有定向。静,指心不妄动。安,即所处而安。虑,是处事精详。得,即得其所止。”

人生的静悟

动与静是生命的基调。动是进取的姿势,是积极奔赴、有所承担的形象;静是心灵的常态,是回归心灵的栖居。动是行为的实践与择取,使我们求证、拥有;静给我们以休憩与颖悟,让我们思考、品味。动是不甘固守而打破庸常的奋然前行,静是休养德行的必由之路。

在喧哗而又忙碌的尘世,很难分出一点闲情来体悟生命之本源。于是,喧闹、纷争,甚至于碌碌无为渐渐占据了我们所有静谧的生命空间!常有一种疲惫、焦虑的不安,袭向心灵深处,让人茫然无所寄处。

静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心灵的升华。当你闲居独处于静雅陋室,抛却一切世事纷扰,品一杯香茗,任思绪随袅袅轻烟飘飞,不经意间静由心来,这是一种淡淡而惬意的静。如果还能够有一曲喜欢的旋律陪伴,抑或写出一段心情文字,自是“小静”有所“小得”了。

真正的静,其实是一种境界。诸葛亮有“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睿智哲言。意思大概是保持心灵的宁静,不事张扬,向着心中那个目标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从而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怀着恬淡自在的心境,使自己的心灵得到自然的滋养,在宁静淡泊中,渐渐走近人性的真正本源。“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说人们在树立了自己所要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的志向时,应当心怀宁静,使浮躁的心绪回归透明纯净,不要让过多的杂念干扰我们的思考。这种静的境界,应该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修行,让我们不断反观自己的内心,在纷纷攘攘的尘世中,不断认识并超越自己,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创造人生道德的至高境界。

静不仅是一种美,更是一种智慧的心境,是看穿人生沉浮的顿悟。那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从容与安适,总令人感佩。静而生境,则绝虑忘忧。怒云狂飙,终为雨露,归于静美。倘若我们能够在自己的心灵里存留下宁静的一角,不仅使自己的思想得以寄留,也使我们能够从简单麻木的庸常状态中走出,在喧闹忙碌中分出一点闲暇去体悟生命的真正本源。

当摒弃世间尘俗的杂念,挣脱掉所有缘于物欲的吟哦,在心绪的骚动平静下来之后,在动之侧冥想静之优越,在动之畔沉思静之空灵,静便自心而生。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沧海中的一粟。然而就是这每一粒粟,装点着精彩纷呈的世界,使得世界如此地神奇微妙。那么,就让我们的心灵从蓝天白云、幽谷山林般的安谧中获取一份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走过,然后静静地离去。

谨言慎思,方得始终

徐彦伯(公元?—7者4年),名洪,兖州瑕丘(今山东兖州东北)人。他七岁能写出好文章。他曾在太行山搭草庐居住。薛元超安抚河北,表彰其贤德。后来徐彦伯以高明的建议而高中官位,被授予薄州(今山西境)司马参军。当时司户(官名)韦暠长于“判”(审定文字),司士(官名)李巨长于书(书法),而彦伯长于辞章,人称“河东三绝”。武后诏考天下文士,彦伯试居首位,授予“宗正卿”的职衔。彦伯文章典缛,语言清丽沉凝,功力深厚,参与撰修《武后实录》。他两次出任州刺史,都很有政绩,后官至太子宾客。彦伯年老辞归,对待他的寡嫂和孤侄很好,受到乡邻的赞誉。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者4年)去世。

徐彦伯任太子宾客时,正值则天皇帝清除异己,大兴冤狱。有不少读书人乃至王公大臣因语言不慎而被治罪,致使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不可终日。鉴于此,徐彦伯撰写了《枢机论》一书,反复阐述“多言”的危害,告诫世人“慎言”谨行。他认为言论是道德的手柄,行为的主宰,志向的端绪,立身的表现。它像是一个人的枢机,只要发动,外物就会随之有所感应,得失就会立即表现出来。语言可以帮助自己成功,也可以毁灭自己、败坏事业。它同自己的灾祸、幸福、光荣、耻辱密切相关。如果能经过思考以后再说,反复推敲之后再做出表达,看准对象以后再谈论,深思熟虑之后再行动,那么后悔的事情就不会发生,怨恨仇隙也不会到来。只有做到“慎思”,而后才可“谨言”。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