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抚顺KTV招聘网 > 抚顺热点资讯 > 抚顺励志/美文 >  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与民生息”的政策曾一度把老子的“无为”思想

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与民生息”的政策曾一度把老子的“无为”思想

2022-08-28 22:40:47 发布 浏览 305 次

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与民生息”的政策,曾一度把老子的“无为”思想作为信条;魏晋时期政治混乱,战争频仍,玄学家们感到人生无常,也从《老子》中寻找安慰。《老子》的思想倾向基本上是消极的、软弱的,不得意的知识分子、失势的权贵往往从中寻求精神寄托。但《老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它为主,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和儒家对立的道家学派。

《庄子》

庄周学派的著作总集。庄周是战国时的隐士,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约生于公元前世纪中叶,死于公元前世纪初叶。《庄子》曾经汉朝刘向编定,为五十二篇。今本《庄子》仅三十三篇,分三部分,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是晋人郭象的定本。《庄子》内篇思想比较系统,文字风格比较一致,外、杂篇内容较为丰富,风格则有差别。书中思想接近《老子》,是道家重要经典之一。到唐代,《庄子》被尊为《南华真经》。《庄子》注本很多,其中郭象的《庄子注》最为有名,唐代有成玄英疏。清人郭庆藩有《庄子集释》,便于研读参考。

庄周比他人更为深切地感受到当时的社会变革以及连年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他认为,痛苦的原因是圣人们制定了礼乐,引起了竞争;提倡仁义,造成了虚伪。故仁义礼乐伤害了人的天性。和老子一样,庄周也认为上古时人性朴实,没有竞争,没有流血,人们无忧无虑。因此,要使人适其本性,就应弃礼乐,绝仁义,“绝圣弃知”,甚至也不要机械和工具。因为使用机械会启发人的智慧,而智慧将使人丧失纯朴的本性。基于这一认识,庄周坚决不与当时的统治者合作。他宁可忍受贫穷,也不愿在朝廷上享受富贵,丧失人格自由。《庄子》书中塑造了许多视治天下为束缚自己的隐士形象。但庄周又不主张遁人山林,而主张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心灵的超脱。他鄙弃追名逐利,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及其差别皆无意义。只有道使天地万物相通为一,《庄子》书影知道它们相通为一,就是得道。得道者不必贪生恶死。所以庄周在妻子死后,即“鼓盆而歌”,认为这样才是通达死生的道理。《庄子》认为,以有限的生命和智慧去追随无限的事物,精疲力竭而一事无成。最好的办法是保存自己的精神,也就保全了自己的天性。

《庄子》鞭挞了贪竞,揭露了虚伪,在似乎悖理的议论中间包含着深刻的认识和智慧,也包含了对人生对社会的极大悲哀。它希望找到一个应付无穷事变的万能原则,但事实上又没有这样的原则,所以不得不寄希望于心灵的纯净,追求逍遥的境界。然而心灵上的逍遥,在现实中不过是无可奈何地安之若命。《庄子》的作者常常陷入这种矛盾之中。对魏晋玄学,《庄子》有特别大的影响。

《庄子》一书,借寓言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见解,创造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又是一部优美的文学著作。它的《天下篇》还保存了当时诸子学说的许多材料,极为宝贵。

《管子》

战国时各学派的论文汇集。相传为春秋时齐国管仲所著。今本《管子》由西汉时刘向编定,原为八十六篇,现存七十六篇,分为八类:《经言》九篇,《外言》八篇,《内言》七篇,《短语》十七篇,《区言》五篇,《杂篇》十篇,《管子解》四篇,《管子轻重》十六篇。该书内容比较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农家的思想。在刘向编定以前,韩非、贾谊、司马迁都提及该书,并认为它有一个主导思想,即一面强调法治,一面肯定道德教化的重要性,兼重礼与法。这可能是齐国学者结合本国特点托名管仲提出的一种学说。后来刘向或许把其他各派的著作编入《管子》,造成了内容上的芜杂。《管子》保存了丰富的思想资料,从中可以找出先秦哲学许多失掉的环节,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罗根泽的《管子探源》、郭沫若的《宋钘尹文遗著考》、《〈侈靡篇〉的研究》曾对该书作了考证。《管子》书旧有唐尹知章注(题为房玄龄)。清戴望著有《管子校正》。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的《管子集校》把前人研究《管子》的成果收集在一起,颇便学者。

《慎子》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